中国书画艺术家联谊会欢迎您!

资讯详细

2013艺术品秋拍多指标创纪录:市场盘旋式上升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三家拍卖公司近年成交额数据统计(单位为亿元) 整理:中国经济网记者徐磊
 三家拍卖公司近年成交额数据统计(单位为亿元) 整理:中国经济网记者徐磊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9日讯(记者 徐磊)今年秋拍,香港市场表现活跃。作为进军香港的周年拍卖,嘉德香港、保利香港的市场表现可圈可点,较之去年首拍,保利香港的成交额几乎翻了一番。最大的亮点是,香港苏富比总成交额高达41.96亿港元,四件拍品破亿,成功刷新多个成交记录。随后,香港佳士得以38.2亿港元收槌,十一件拍品打破世界拍卖纪录。

  在内地秋拍伊始,很多业内人士推测,在香港市场的刺激和带动下,今年的内地市场大有繁荣趋势,甚至有观点提出,今年秋拍是新一轮繁荣期的开始。对于这种说法,中国拍卖协会原副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凤海给予了明确否定,他认为,市场有一定的繁荣迹象,但说不上是繁荣期的开始,是调整过程中的盘旋式上升。繁荣期的说法有些盲目乐观,与“拐点”、“腰斩”之类的说法一样,都是很片面的,市场调整可能会持续到明年年底,甚至2015年初。

  另一方面,要正视市场调整,这对拍卖行业的发展是有益的。虽然可能对行情有一些打压,但是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练内功的机会,可以在调整中优胜劣汰,进一步规范拍卖企业的行为,促使拍卖公司提升服务,树立品牌,提高团队素质,从而促进拍卖行业整体向前发展。

  11月16日,中国嘉德二十周年庆典秋拍率先发力,最终以23.97亿元收槌。其中,文徵明的行书《杂咏》手卷以5117.5万元成交,董邦达《葛洪山八景》以5060万元成交,靳尚谊《塔吉克新娘》以8510万元成交。虽然总成交额和成交量比去年秋拍有所提升,但稳健中略显保守,甚至低于春拍,更是与市场深度调整前的成交额相去甚远。12月5日,北京匡时以19.9亿元落幕,成交额明显高于春拍,比去年秋拍增长了一倍。次日,北京保利以28.7亿元完美收官,成交额与春拍相比浮动不大。黄胄《欢腾的草原》以1.288亿元成交,作为内地首件过亿作品,让很多业内人士欢欣鼓舞。

  但王凤海对此并不认同,他指出,亿元拍品对市场信心有提振的作用,但这不是衡量市场好坏的唯一标准,内地亿元拍品少,是因为面世的精品少,有好的作品自然就有好的成交,一件作品并不足以说明市场。那么,内地市场在整体上会呈现出一种怎样的发展态势呢?王凤海分析后表示,“香港、内地的市场是相互影响的,香港市场的成功对内地拍卖市场,不管是对委托方、竞买方,还是对拍卖公司而言,肯定会产生信心提振的作用。保利、嘉德、匡时等拍卖公司的成绩令人欣慰,反映出市场在逐步回暖。但由于市场仍然处于调整的过程之中,今年秋拍总体应该与春拍基本持平,可能在成交额的基础上有适度提升,这是大的趋势。”

  在内地市场持续调整的同时,苏富比、佳士得两大拍卖巨头先后抢滩内地市场,12月1日,苏富比(北京)2013秋拍以2.3亿元收槌。那么,这两家公司的进驻是否会影响内地市场格局呢?王凤海认为,“佳士得在上海挂牌,苏富比(北京)举槌开拍,这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表现,政府在释放一种开放信号。对于这两家公司的进驻,应该持欢迎的态度。竞争也是促进,如果没有竞争,国内的拍卖市场很难进步。国内的拍卖公司走出去,国外的拍卖公司走进来,市场融合是迟早的事,对内地的拍卖、文物艺术品交易有一定的促进,会使得拍卖市场更活跃。但由于市场、法律等差异,他们拍不了书画和瓷器等文物,短期内对内地拍卖格局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其实,真正令人担忧的并不是海外公司的进驻,而是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比如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政府服务功能不到位,还有税收问题、艺术品进出境问题,相关政策时松时紧,使得中国的拍卖之路走得颇为曲折,内地拍卖公司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曾在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军海外,首先是业务拓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内地拍卖市场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相比之下,海外市场不存在政策的限制。

  诚然,香港的市场环境要宽松自由的多,而且嘉德香港、保利香港市场表现不俗。如此一来,会吸引更多的拍卖公司选择进军港澳,甚至试水海外。与此同时,内地一些优秀的艺术品资源、藏家资源正在逐步流失到香港,这无疑已经成为内地市场发展的瓶颈之一。

  值得欣慰的是,拍场中出现了很多新藏家,也有一些“生货”不时出现,反映出市场在传递利好信号。王凤海表示,从文物艺术品市场恢复以来,收藏群体没有一天是固化的,一直在不断扩大。这主要涉及到两个层面,拍卖品种在增加,关注的人群在增加。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收藏这是总的趋势。新面孔的出现,这是拍卖公司最愿意看到的。相对于房地产、股票而言,艺术品投资还是比较保险,比较可靠的,所以很多人将艺术品作为投资的一个方式。对于新晋藏家,王凤海还给出许多收藏建议,首先,购买自身喜欢的艺术品,不要盲目跟风。其次,选择行家看中的。再次,接地气的艺术家,可以选择五十岁左右的艺术家,有一定的声望,但是价位不是很高。最后,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