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艺术家联谊会欢迎您!

资讯详细

艺术品基金难退市:神奇终破灭
来源: 作者:

 2012年,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遭遇调整大潮,造成的结果除了二级市场的成交惨淡,还有一级市场的继续衰退,犹如“蝴蝶效应”般遭受波及的,还有刚刚在国内兴起不久的艺术品基金和其它艺术品金融化交易模式。

  受这次史无前例的市场调整风波影响,原本还准备在国内艺术品市场大显身手的艺术品基金行当,在短短不足两年的时间里即遭到了毁灭性打击,甚至一度销声匿迹于国内艺术品市场当中。随着市场调整期的影响被无限放大,“3年甚至5年内市场都难有起色”的猜测也随之涌现。在2013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整体结束之后,这样的猜测也逐渐被众人所接受。

  交易的不景气加重了市场的观望气氛。在此情况之下,对于原本就以拍卖作为主要退出渠道的国内艺术品基金而言,就显得越发煎熬。据不完全统计,在2013年,国内有多家信托公司发行的超过30亿元人民币的艺术品信托产品到期,而2013年也就随之被众多业内人士视为了“艺术品信托退出之年”。

  依照艺术品信托产品的介绍,目前国内艺术品信托的退出渠道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渠道较为常见,即通过艺术品拍卖实现资金兑付用以完成退市,这种方式不止在国内被众多艺术品信托所看重,在国际上亦是如此;第二种渠道是通过转让或私下交易实现兑付,这种退出方式被业内人士称为“刚性兑付”,是信托行业长期存在的一种“潜规则”。所谓“刚性兑付”是指信托产品到期之后,信托公司必须向投资者兑付,如果项目出现风险,导致没有足够资金进行兑付,那么信托公司需要利用各种方式实现对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分配,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兜底”。

  显然,“刚性兑付”是信托行业中“上不得台面”的私下操作,实际针对的是信托项目出现风险后的保本措施。而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也就意味着原本信托项目承诺的项目分红被单方面取消。或许这样的行业“潜规则”来源于其它门类的信托操作经验,但对于艺术品信托产品而言,原本就风险极高的艺术品定价问题也在这样的“潜规则”面前变得更加不可控。再加上最初进入艺术品信托领域的多数是原本的金融证券类人士,他们缺少必要的艺术品操作经验,只是单纯借助“拿来主义”,生搬硬套其它领域的运作方式,在“短、平、快”的功利主义影响下,简单而盲目地将现阶段的艺术品经营生拉硬拽至金融化的经营层面,妄想在2—3年内实现利益的收割,最终只能在艺术品市场固有的波动式发展中吃到大苦头。

  虽然很多艺术品信托项目的从业者声称,真正进入艺术品市场的基金项目数额并不大,多数都是借艺术品基金之名,转移资金用于艺术品的其它产业链,比如运输、仓储、拍卖等。更有甚者,只是借艺术之名,圈得资金之后转而投入到房地产和股票等其它跟艺术毫不相干的领域。借助这样的操作模式,很多艺术品信托项目在这样的资产配置之下,由于艺术品所占份额较小,一旦市场行情不好,也不存在无法兑付的问题。

  但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即便是募集后的资金用于房地产或者股票市场,按照近两年国内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行情来看,他们似乎也比艺术品市场好不到哪里去。即便是这些项目放弃拍卖转而选择“刚性兑付”,那也只是完成了兑付,跟最初承诺的20%的收益率完全划不上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