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艺术家联谊会欢迎您!

资讯详细

古玩店画廊经营依然惨淡:机构争相转型寻出路
来源: 作者:
清 康熙 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盖碗
 清 康熙 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盖碗
明 宣德 宝石红釉瓷僧帽壶
 明 宣德 宝石红釉瓷僧帽壶
 于非闇 《荷花蜻蜓》
 于非闇 《荷花蜻蜓》
谢时臣 《玉林仙逸》
谢时臣 《玉林仙逸》

  文、图/记者 林琳

  齐白石创作于1947年的《花鸟四屏》镜心近日4850万元落槌,但2010年其成交价为9200万元,价格遭“腰斩”;谢时臣的《玉林仙逸》拍出189.75万元,而在2010年秋拍中却是以504万元成交;王鉴的《仿古山水》册页刚刚以2350万元落槌,而在2010年的拍卖价就达2016万元……

  “拍卖市场价格跌,交投冷清。”有市场人士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古玩店、画廊的经营也受波及,艺术品市场似乎仍然无法从消沉中挣脱。然而,也有市场观察者认为,艺术品经营模式正在经历一次转型。

  现象一:

  平淡的古玩市场正是囤货好时机

  “做古玩行业也好,艺术品行业也好,都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胡义成入行多年,真正经营古玩店才3年多,却已经历过市场最好和最差的阶段,“古玩这一行是长久的经营,而且还有个人的热爱和经营策略,所以要有平稳的心态。大环境好的时候不要太得意,要提早有心理上和策略上的准备;大环境不好的时候也不要悲观失望,要积极‘备货’。”

  在2011年时,胡义成主要采取到小拍卖行买“大货”、到大拍卖行出货的策略,比如3000元淘来的旧书,卖出6000~8000元,中间能够获利1倍左右。但是这种利润也不是单靠赚时间、地域差就能做到的,还要寻找卖点。“古籍讲究版本,但是现在好的版本已经难得一见,大部分在早期就被公藏机构或大藏家收入囊中,所以现在就要从内容入手。”他寻找内容稀有的、有一定地域性而名头暂时不大的古籍、旧书,挖掘其中有研究价值的部分,找对卖家出手。这种策略让他在市场向好的时候赚到不少钱。

  然而,2012年之后,艺术品市场出现变化,他的生意也受到影响,出货日益困难,他开始多储货、少出货。“当然,为了生存,该卖的还是要卖,顶多就是把价格压低点。市场好的时候,大多数古玩商不到50%的利润不会轻易出货,但现在就看各自设定的利润空间有多大了。”胡义成说,自己的利润目标就定得不太高,所以对价格“能屈能伸”。不过他发现,在市场好的时候,无论是收藏者还是经营者,都往往有乱买乱卖的问题,而到市场变差时,大家才发现有的东西买贵了,有的买错了,不得不积压下来。

  如今面对市场的调整期,胡义成认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很多古玩商都把目光转向网络,这反倒成为一个主要的销售渠道。”像他自己,目前在广州已有两个档口,但是古籍、旧书在网店的销售比例却占了80%,而实体店反倒以收购为主,“市场上很多瓷杂、玉器都靠网店销售而不是靠实体店,他们的实体店往往一个月都不见一单生意。”记者也了解到,不少古玩商都开始利用新的销售渠道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如网店、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早就被他们“玩转”。“不改变思路怎么赚新时代的钱?”一个古玩商如此反问记者。

  现象二:画廊趁淡市做大众艺术品普及

  面对淡市,画廊经营者跟古玩商的策略却有所不同。林伟文经营画廊已有10年,经历过几番沉浮的他对应付不同的行情颇有心得:“每个市场阶段都各有困难。艺术品市场的‘黄金时期’是2004年~2007年,整个行业‘一夜爆发’,然而2008年之后,金融风暴冲击了市场,导致2009年不少行家无法经营下去而只好倒闭。2011年开始,市场又进入调整状态。2012年,有人觉得市场回升了,也有人觉得市场继续下跌,其实是虚高的回落了,而一线的还在稳步上涨。”

  在他看来,并不是拍卖市场不行,就代表整个艺术市场不行:“拍卖市场有阶段性,比如之前有很多外面回流的作品,货源充足,所以资金就追逐那些好的、‘保险’的艺术品。而如今好的货源接不上了,有货的人发现原来那么便宜买的东西竟然可以拍高价,也不乐意把家底都沽空。好东西少了,自然就吸引不了资金。”

  对于古董商来说,货源有限,所以他们的操作规律比较容易掌握:“市场高了就卖高价,行情低了就囤货。”林伟文说,他们的整个囤货过程,看起来好像没成交几单生意,所以让人觉得古董商日子难过了,但实际上他们囤的货一直在增值,并不会因为市道淡了就亏本了。“做画廊也要囤货,也要有两手准备,但是更要按市场规律经营。”他解释画廊如果按照古玩商的做法就成“画贩子”了,“市场偏淡,价格偏低,我们肯定要入货,渠道一是拍卖市场,二是藏家套现。但是我有两个原则:一个不是一定逢低入货,要有选择性;二是不会行情一变好马上出手,一定要经历一个周期。”

  而就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林伟文认为画廊应该采取小众和大众相结合的策略。“现在正是进行大众艺术的普及和推广之时。”他说,“不管行情好坏,都要普及艺术,而现在市场比较冷淡,更要给大众更多接触艺术的机会,让艺术进社区。”

  市场调整,画廊的角色也在调整。有画商坦言:“现在的画廊不应该再叫‘画廊’,应该变身为‘艺术机构’,强调自己的中介、服务功能。”林伟文也赞同这样的观点:“我们一头连着艺术家,一头连着收藏者,就要在服务上做文章。”他认为,画廊经营者要向艺术家“感情投资”,并且把市场信息提供给一些艺术家,让他们能够对作品进行调整,而服务收藏者就是定期让他们知道市场的走势,他们收藏的作品如今是怎样的价格。“他们不可能像看股票一样看艺术品的价格,所以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价格的上涨趋势和空间。”

  现象三:艺术机构连锁化、联盟化、美术馆化

  “业内不少人都在说艺术品市场不行了,我却不这么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办公室主任袁学军作为艺术品市场的观察者,发现了市场的最新动态,“可以归纳为艺术机构连锁化、联盟化、美术馆化三个特点。”

  比如,袁学军的一个画商朋友就在过去几个月里全国撒网,迅速扩张,已经在全国开设了50家艺术品机构,其中山东就有20家。“这些画廊的名字不一定一样,所以外行人不知道他们都属于同一个老板。”袁学军说,这个画商的扩张方式,一种是考察已有的画廊,一旦合适就立马“拿下”,买断或出资成为大股东,纳入自己囊中;另一种是完全自己选址、装修、经营,“每一家画廊至少都有300~500平方米”。

  而画商与画商之间的联盟也开始逐渐增多。“这种方式一开始在山东出现,往往是10家8家画廊联合起来,统一推广某个画家的作品。比如10家画廊一起向一个画家买断200幅作品,一次性付款后,画家慢慢画、慢慢‘交货’。这边画廊就统一对画家进行推广。”袁学军说,这种方式能非常快奏效,画家能迅速被推广开来。

  除此之外,画廊的美术馆化也成为新动向。近期,山东、四川一带出现了“美术馆群”。什么是“美术馆群”?袁学军解释,当地以实惠的价格,如20万元/亩的价格将土地卖给画商,画商“认购”后就各自建起自己的美术馆,自己担任馆长,自己经营管理或者请专业人士打理。“每一家美术馆的面积至少都在3000平方米以上,有的老板一个人就拿下10000平方米。”袁学军说,这种经营的魄力和思路是大多数从业者以前无法想象的,“所以,艺术品市场不是萎缩了,萎缩的只是官场送礼的部分而已,当民间资本依然急于寻找出口的时候,艺术品市场还有很大的机会。”他认为,只有更多地开拓新的思路、拓展视野、积极转型,艺术品市场才能有序、健康地走出“调整期”、“瓶颈期”,以更灵活的方式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