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细
曾在FBI工作20年的前探员罗伯特·惠特曼日前来华。他的新作《追缉国家宝藏》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罗伯特是最早加入艺术犯罪组并且担任首席特工的探员,曾追回过莫奈、毕加索等重要艺术家的名作,还有包括秘鲁印加帝国的黄金盔甲以及原属于慈禧太后的水晶球在内的一批文物。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罗伯特回顾了自己探员生涯中的重要案件。他同时表示,当下有关FBI的影视剧虚构成分越来越多,与真实情况有所偏差。
罗伯特·惠特曼 1955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88年入职FBI。2008年被联合国邀请在首届国际艺术品犯罪高峰论坛做主题发言。
慈禧水晶球曾被当成普通玻璃球
谈及当年的FBI生涯,罗伯特表示,追回慈禧水晶球是自己最早涉及艺术品犯罪的案件。这枚重达22公斤重的水晶球在1988年被人从宾州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偷走,3年后,一个博物馆前馆员在费城南街一个杂货店里发现了同时被偷的一具铜像。铜像被杂货店老板以30美元的价格从收破烂人那里买回,尽管它的实际价值是50万美元。而收破烂者称铜像是从一个叫拉里的人那里拉回的,罗伯特找到拉里的时候,拉里则说铜像是突然出现在自己储藏室的。“有没有同时看到一枚玻璃球?”“玻璃球?有啊,我以为是草坪的装饰品,看起来很丑,就送给了别人。”最后罗伯特果然在这个“别人”家中发现这枚水晶球,这个名叫贝克斯的女人把水晶球放在化妆台上,上面还放着一顶棒球帽。
伦勃朗画作案登上各国新闻头条
为了追查艺术品下落,罗伯特经常要进行卧底工作,扮演成替有钱买家接洽的线人,骗取罪犯的信任。
2000年12月,瑞典国家美术馆在闭馆前半小时发生了一起抢劫案。3名男子拿着枪闯进美术馆,带走了伦勃朗、雷诺阿等艺术家的作品,整个过程只有两分半钟,之后他们跳上事先准备好的船只,扬长而去。由于抢匪事先制造的交通堵塞,警方在半个多小时后才到达作案现场。后来瑞典警方找到了犯罪团伙,但是却没有找到失窃的画作。
在找寻伦勃朗《自画像》的过程中,罗伯特再次担任卧底,他假装成买方代理人飞往斯德哥尔摩,又在卖方要求下到了哥本哈根。在旅馆房间见到卖方后,对方清点了现金,并答应下一次带来原作。第二天,罗伯特在房间里见到了卖方卡胡姆,两个人彼此搜身,以确定对方没有携带武器。在看过现金后,卡胡姆离开了旅馆,直到傍晚才再次返回,并带来了伦勃朗的画。罗伯特取出放大镜和珠宝商独目镜,仔细检查了画像右侧伦勃朗耳朵上方的部位,确定这幅画的裂痕图案与原作吻合。“这幅画没问题,我们成交了。”罗伯特说出了行动的暗号。特警队闯入房间,将罪犯拿下。这个案子第二天登上了世界各地的新闻头条。
对话
影视剧里的FBI虚构越来越多
曾有三分之一的人成天追本·拉登
新京报:你在书中说,包括FBI在内的很多机构其实并不那么重视艺术品追查,比如FBI曾经有三分之一的人成天追着本·拉登。
罗伯特:很多人把艺术品丢失当做普通的物品丢失,把它放在很低的位置,就像丢车一样。很多国家的政府更注重腐败、恐怖袭击,我想中国也一样。但是大部分遭窃文物的价值都远远超过金钱的价格,这些文物记录了人类的集体文化。对于那些深受压迫甚至濒临灭绝的民族而言,艺术品常常是他们的文化唯一留存下来的记录。艺术品窃贼偷走的不只是美丽的艺术品,更偷走了记忆与身份认同,他们偷走的是历史。
新京报:2005年你培养了8名探员,但是到了2008年的时候,他们全部去做了缉毒、反恐等可能更容易获得认可的工作。
罗伯特:今天的情况好一些了,我们现在有14个专门的艺术品犯罪探员,他们已经追回了1000多件文物,艺术品总价达到1.5亿美元。
我想说,保护文物很重要,文物让我们看到和捡回了历史。当然比起意大利我们还远远不够,意大利有专职的300个艺术犯罪探员,不过我们正在迎头赶上。
现实窃贼不像大片里那么潇洒
新京报:你之所以想成为FBI探员是因为小时候看了《FBI风云》电视剧,当你真的成为探员之后,你觉得现实和影视剧有差距吗?
罗伯特:上个世纪60年代,影视剧描写的FBI和现实是非常相似的,没有那么多夸张的成分。但是今天夸张成分偏多了,虚构成分也越来越多。当然我们也碰见过很戏剧性的场面,比如在瑞典发生的窃贼开船盗走伦勃朗《自画像》的事情,但这毕竟是少数。好莱坞为窃贼们设计的形象总是潇洒迷人,但完全不符现实。我接手的案件中的窃贼,都和艺术无关,都是因为对金钱的贪婪。而且他们做这个是因为市场需要,真正去偷去盗墓的那些人收入非常少,挖出来文物的人可能只得到30美元,但是到了纽约就变成2000美元,层层盘剥,我相信在中国也有这种情况。
新京报:那你听说过故宫文物失窃的事情吗?
罗伯特:我听说过有人盗窃玉器。随着艺术品价格越来越高,罪犯肯定总是追随这些价格更高的艺术品下手,所以希望博物馆能加强安保措施,还有私人收藏也是一样。其实艺术品失窃超过50%发生在私人收藏领域。